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综合物流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近日“买菜”成各大企业热词 互联网买菜的仓配模式之思

  4月15日,美团买菜对外宣布上海峨山路站将于4月17日新站开启。这就意味着从1月启动测试以来,美团买菜在京沪两地的服务站将于本周达到10家规模。此前,美团买菜已开通北京天通苑、北苑、姚家园3个服务站,以及上海三泉路、周家嘴等6个服务站。

  谈及这条新闻时,同事不禁发出“怎么又是买菜”的惊呼?是啊,怎么又是买菜……

  3月底,盒马新业态“盒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广场开业:

  4月初,叮咚买菜全面接入饿了么平台,饿了么将为其提供物流、售后、营销的服务;

  4月3日消息,近日,苏宁小店宣布将于4月下旬在小店App上线商品预售和苏宁菜场两大重点功能模块,其中苏宁菜场主打24小时内从原产地直发至门店,用户最快次日早上7点到门店自提。

  事实上,互联网买菜玩家远不止这些,还有京东到家、小区快点、每日优鲜、U掌柜、朴朴超市等诸多不同类型的平台,买菜业务一时间成了各界“玩家”争抢的又一互联网新“风口”。那么,这背后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其实,众多互联网买菜玩家都将前置仓作为发力的重点。所谓的前置仓一般是位于社区的门店亦或是附近的某个仓库储存点,而“配”也是在社区3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完成仓储、分拣和配送,其优点在于缩短了配送路径和成本。相较于之前传统的o2o等模式的生鲜电商次日达的效果,前置仓只需对门店进行供货,然后用“泡沫箱+冷袋”等模式将生鲜产品配送至用户手中,效果往往是半个小时内到达。在提高了配送效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以苏宁为例,苏宁入局买菜业务的优势便是把苏宁小店作为一个天然的前置仓。作为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布局,2017年,苏宁小店问世,成为苏宁重塑社区流量入口的关键一环。经过发展,苏宁小店已经全面覆盖了社区店、CBD店、地铁店、医院店、学校店、产业园区店等多种高频消费场景。

  此外,针对此前生鲜电商商品交付痛点、顾客无法按时获取商品,并出现商品品质损坏等问题,苏宁小店提供的自提服务、门店帮助保管生鲜等服务,可以让顾客购买商品更加无忧。

  但前置仓作为接入生鲜电商平台的一个新模式,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一定的问题,如流量的稀缺、地推渗透力度不够和运营能力弱等。流量稀缺难以确保销量,地推能力差便难以确保前置仓模式的渗透力度,而运营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效率、降低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新零售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阳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置仓模式”相较于传统物流模式来说具有一定优势,如今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入局试水,但前置仓的良性运转要有一个前提,即平台的前置仓点必须足够多,在城市渗透情况要非常好,成本模型健康且运营效率非常高。

  的确,前置仓作为各路玩家入局互联网买菜业务的关键正在被予以高度关注。传统电商模式下的前置仓,更多的是作为电商单品爆款的一个分仓出现,只是这个仓更加前置而已。当下买菜业务的前置仓其内在逻辑正在发生诸多变化,这个变化最主要的便是小仓不再是大仓的子集和附属,它的存储逻辑,实际上是由订单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置仓内商品的剩余数量,减轻了库存的压力,这对于蔬菜等生鲜商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冷链物流模式选择至关重要

  无论是整个生鲜电商领域还是其细分的互联网买菜业务,其中的物流配送环节都至关重要。要说前置仓解决的是互联网买菜业务的菜品仓储环节,那么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更侧重于“配”“送”等环节。就目前市场状况来看,生鲜产品特别是对温控要求更高的菜品,在物流配送环节,按包装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用泡沫箱+冷袋的方式,即“包装冷链”。这是当下生鲜冷链物流配送采取的主要模式,如叮咚买菜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包装冷链”的特点是应用包裹本体,为生鲜商品创造一个相对时间较短、储存空间较小的“冷储存环境”,优点是便捷、易操作且成本相对较低。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包装属于一次性消耗品,环保成为问题。

  第二种模式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也就是菜品从产地到消费者这一完整的过程全部处于可管控的冷藏环境,并要保证冷链不断链。这个完整的冷链系统优点便是可以做到利用冷藏条件实现温度的把控,减少了不必要的包装浪费,较环保。但这种完善且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及冷链物流服务能力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许多中小型的生鲜电商平台、企业难以承担。

  其实,诸如接入饿了么的叮咚买菜,还有美团买菜等均使用的是“包装冷链”,这也是其在外卖业务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实现物流配送运作功能的一种“轻资产”尝试;而苏宁、京东以及大型商超等平台与企业更多的是依托现有的冷链设施来实现其买菜业务的冷链配送环节。

各方积极探索

  互联网买菜模式作为生鲜电商的又一细分业务领域其为行业、企业、消费者都带来了有益的探索及思考。各界玩家纷纷抢滩互联网买菜领域,其各异的“玩法”为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运营模式创新的探索。

  如,美团带来的“上游供应链思考”。美团的餐饮业务一直侧重上游供应方,快驴进货持续为美团在餐饮供应链方面开拓新局面。据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团在B端的食材供应这一块也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且有了上游供应链的支撑,美团买菜业务的推进变得更为顺利,美团买菜自营的模式,也更利于对菜品品质的把控,加之自有的配送服务体系,业务之间的协同价值正不断扩大。


  饿了么带来的“数据思考”。记者打开饿了么APP并点近“买菜”入口,查看附近销量排名第一的是“菜老包”(品牌),其次是锦绣海鲜、鲜菜到家(品牌)等,此外,还可以看到一些经过改造的菜市场信息,如三源里菜市场、东四优鲜菜场等。据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介绍,饿了么的买菜业务有利于在上线菜市场的过程中抓取大量的生鲜食材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帮助提升饿了么买菜业务的运营效率,让饿了么更好地服务于平台以及餐饮商户。

  苏宁带来的“降损思考”。苏宁小店在为苏宁的菜场业务提供大量流量的同时还使得其成为了菜品的前置仓,加之苏宁优质的配送服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鲜损耗,提升了服务质量。

  对于互联网买菜,有不少人存有疑惑,认为这只是资本的又一场狂欢而后昙花一现。当资本回归理性后,或将留下“一地鸡毛”。其实,生鲜电商的买菜业务或许也很难摆脱“成长的烦恼”。一方面对于菜品这类生鲜商品而言,消费者对于卫生、食品安全以及新鲜程度更为关注,要求也更为“刁钻”。

       因此,玩家们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等的保障工作需要更加强调。另一方面,买菜业务一定程度上十分依赖“即时配送”特别是以社区为场景的“三公里配送”,虽说即时配送经过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要想满足互联网买菜业务的受众消费群体,需要更好的对用餐时段运力紧张以及非用餐时段冗余的运力之间的平衡做出更好的思考,毕竟这是一个更倾向于“服务至上”的业务领域。

  如今,互联网买菜来了,不断有新玩家涌入这一领域,对于行业而言是喜是悲,对于企业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真实惠还是假便捷,都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有关优质物流公司、线路推荐,发货技巧知识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