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供应链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运满满物流大数据洞察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链

  6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联展开幕,带来了食品加工、包装及机械行业的全新动态,展览会上,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联合物流领域研究咨询机构引航咨询,共同发布了《长三角食品(包装)供应链物流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深入剖析了长三角地区食品(包装)产业的供应链物流现状,揭示了行业在全国的引领地位,并展示了数字货运平台如运满满在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

  食品(包装)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背后的运转逻辑全貌却很难轻易掌控,长三角食品是如何流转的?江浙沪皖各自的食品“气质”究竟有何异同?

  其背后折射出了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总体上及各省市区域内布局策略的何种异同?数字货运可能掌握了这把揭秘的“钥匙”。运满满所在的满帮平台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平台过去12个月的履约活跃司机持续增长至391万,一季度平均发货货主月活达214万,履约订单达3930万。

  平台上海量订单积累的大数据,可以从供应链物流视角对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一窥究竟,给食品(包装)产业链从业者、物流从业者、消费者等相关的个人与机构提供信息参考。

  三大供应链模式“链”解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全貌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以来,长三角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食品产区。地理上,长三角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气候温暖湿润,拥有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是全球知名的“鱼米之乡”。

  与之一脉相承,加之消费驱动,长三角在不同区域上的特色食品产业同样百花齐放,部分食品甚至远销海外,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闻名遐迩的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仙居杨梅、绍兴黄酒、泗县红薯和符离集烧鸡等,都来自于长三角。

  食品(包装)产业贯通第一二三产业、覆盖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链,造就了不同产品不同的加工深度和标准化程度,产品销售半径也在整体上呈现正相关,沿着这个链条脉络认识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可以全面认识产业。

  白皮书显示,根据食品类型、加工程度、品牌的不同,供应链模式可大致分为生鲜供应链、短链供应链、长链供应链,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运输辐射半径与物流模式。

  在菜市场、水果店、超市里购买的各类水果生鲜等属于生鲜供应链,如上海本地的水果四大金刚(马陆葡萄、奉贤黄桃、仓桥水晶梨、崇明柑橘),一般都是浅加工,标准化程度相对低。

  这类产品一般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由产地仓直接运输到零售终端,覆盖半径基本为300公里以内,物流通常采用整车直配形式。

  预制菜、矿泉水、米面粮油等,为浅加工食品,需要通过拣选、包装等环节,具备了一定的标准化、品牌化,属于短链供应链。这类食品的销售半径能辐射全省及周边部分省份,运输距离能达到800公里。

  这类产品从产区出发,到达加工仓进行拣选、切割、包装环节,然后送往零售终端。物流通常采用整车运输+城市配送的形式来完成。

  饮料、休闲食品、茶叶等,在短链供应链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深加工且标准化产品,通常具有品牌,销售为多级分销模式,供应环节通常包括产地仓、加工厂、一级经销商仓、二级分销商仓、甚至三级分销商仓,最终才能抵达全国各地的零售终端,属于长链供应链。物流通常采用整车/专线+仓储+城配的形式来完成。

  “数”助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发展,冷链化率跃升至23.1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长三角食品(包装)行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以物流端为例,行业中千万个中小企业运用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进入物流数字化进程,运满满以其先进的车货匹配手段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模式,通过物流降本增效为企业提升竞争力,为消费者带去了更为新鲜和安全的食品,给长三角食品(包装)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运满满数据显示,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了典型的逆周期特点,即便是在包含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1年在内的近三年,线上食品类货源的发运量也在稳步抬升,年均增速稳定在2.43%。

  除了物流上的降本增效,运满满平台也为不断发展的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推出适配产品,为产业提供了最为先进的物流生产力。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与碎片化消费趋势越来越强,产业发展方式越来越倾向于以消费需求为主导,供给端不敢再以年为单位做生产、采购、运输计划,诞生了所谓的“柔性生产模式”。

  而柔性化生产必须配有快速反应的精益化供应链模式,精益供应链则依赖拥有规模化专属运力、数字化智能化运力管理平台构成的高效物流。基于此,以及随着消费者对消费质量要求的提高,运满满紧抓客户需求,开发出了零担拼车产品和冷运平台,更好地实现了货源与运力的精准匹配,提升了运输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数据显示长三角品质值得信赖。近5年来,长三角食品产业的冷链化率(冷藏车承载货量占比)在稳步提升的同时始终领跑全国食品产业平均水平。2019年,长三角食品冷链化率为7.63%,至2023年已跃升至23.16%,同期全国水平分别为4.45%和19.21%。

  包装产业与食品业相伴相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食品工业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产品溢价和高效流通。

  白皮书显示,自2020年起,上海就开始稳居长三角食品包装热门线路(以货量计)TOP10中的头把交椅,其背后是上海食品市场消费属性和生产属性齐头并进的自信和景气。此外,纵观近5年数据,长三角食品包装产业逐步由跨省、跨市为主的供应格局,转变为省、市内部“属地化”供应为主的新格局,供应效率与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

  企业借力货运平台实现物流数字化跃迁

  在长三角,不管是物流行业中的“老玩家”,还是食品行业中或传统或新崛起的中小企业,都尝到了物流数字化的甜头,在食品货运中实现了降本增效。

  上海珩翔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发光已经深耕长三角食品运输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公司拥有70多辆4.2米-9.6米的货车,公司服务过众多知名品牌,包括全家、罗森等便利店品牌,海底捞等火锅品牌,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奶茶品牌,山姆、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品牌。在他看来,长三角消费水平高,对食品需求量大,同时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也更为严格,推动了长三角食品运输整体规范性的提高。

  此外,他还观察到,长三角食品数字化运输水平不断增长,尤其随着即时性、灵活性运输需求的增多,数字化零担运输增长尤其快。珩翔物流本身也是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的用户,当客户需求溢出、自有车辆不够时,可以随时使用平台调车,此外其自有车辆为客户送货后也通过平台配货,大大增加了公司车辆的运载率,节省了运营成本。

  李先生2023年入职了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开发区的一家食品公司负责物流工作,入职后不久,他就通过前来运货的司机介绍注册了运满满,成为了一名全新的数字货运用户,一下子找到了工作抓手,“此前我们通过物流公司发货,需要被动地等,现在用平台发货很方便,有的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就有司机接单了。”很快他就购买了会员服务。

  随着2024年初的一场“农业大摸底”,霍邱鹅肝彻底“出圈”,霍邱这座小城的隐藏“土特产”爆火,李先生所在公司的鹅肝也因此大卖,“客户变多了,订货一般也比较急,这时候我们就更需要随叫随到的货车”,可谓趁上了数字货运的翅膀。

  “舌尖上的长三角”榜单,昆山咖啡上半年货量增35%

  这份白皮书还基于运满满平台数据发布了长三角“舌尖”TOP榜单。榜单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食品产业TOP级品类呈现出共性、个性并驾齐驱的鲜明特点。

  共性在于,TOP品类都脱不开饮料、冻品两大品类,如安徽,江苏,浙江,其TOP5中可归类进冻品、饮料的均高达3席,占比60%。个性方面,则直接反映出了三省一市各自区域内的消费特点及产业布局特点。

  江苏昆山的咖啡、浙江的凉茶、安徽挂面等各省“名片”级产品均跻身本省食品品类TOP5。

  除了“宏大叙事”视野中本省TOP5名品榜单,江浙沪皖也争先恐后地祭出了个性鲜明、实力超群的细分品类“代表作”,不仅个个能打,有的甚至“供养全世界”。

  据运满满数据,今年上半年,霍邱鹅肝及其系列产品发货量实现了猛增,在去年8倍+的超高速增长后,进一步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十余倍的增幅。今年上半年,由昆山发出的咖啡类货品货量同比实现了近35%的巨大增幅。而更为惊艳的是,2023年,昆山咖啡类产品线上发货量以奇迹般的势头,完成了200%+的跨越。

  今年前5个月,嘉兴粽子产业发出的各类粽子产品货量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比2023年增速达33%。2024年前5个月,上海鲜奶品类发货量保持平稳,在去年猛增60%的基础上,重新找到了新的市场供需稳态。

  据悉,这是运满满首次在行业细分展会上发布产业白皮书,通过此次全方位的深度参与,不仅与产业参与者深度链接,也希望通过多年积攒的服务众多中小企业的能力,来助力食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物流数字化的进程。运满满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产业,躬身入局,挖掘产业需求,通过先进技术与数字价值和企业一起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