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产业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未来已来。”此番论断出自2018(第四届)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苏宁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栾学锋的分享成为了整场论坛最受瞩目的环节。
如何掘金这个万亿级市场?苏宁物流的实践经验是:以“无人”敌“万亿”。
2018年无疑是物流无人技术疯狂落地的一年。随着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众多无人物流黑科技产品的落地与常态化运营,无人物流2.0时代正在跑步到来。而一直烙印着“全球首测”、“全国首家实现常态化运营”等标签的苏宁物流,在围绕无人科技与末端服务间的革新与突围、智慧物流产业的未来等问题上,自然最有发言权。
科技是物流企业的“精兵简政”之道
降本增效,是摆在物流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
一方面,随着物流产业进入每日亿件包裹的时代,传统人工作业已无法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而言,成本结构中往往接近一半来自仓配履单成本,而履单成本里面又有超过一半来自人力成本。
而这些痛点,无人技术刚好可以迎刃而解。
在苏宁,无人军团矩阵中已经包括了AGV机器人、无人重卡“行龙一号”、无人车“卧龙一号”、无人机等黑科技产品。
其中,AGV机器人无人仓先后在上海、济南实现运营,机器人与托盘组合,实现了商品整件以及大批量的智能化搬运。与此同时,苏宁物流在合肥、福州、深圳、郑州、重庆等城市也已启动机器人仓库的建设工作,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仓储网络正在逐步成形。
“行龙一号”是苏宁无人驾驶项目里重要的一环,主要解决苏宁物流园区到物流园区的干线运输和园区内的自动驾驶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下降,未来干线司机的雇佣或将越来越难。从这个层面来看,无人重卡技术的发展将能够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进而实现降本增效,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城市末端有无人车、乡村末端有无人机。前者能担纲恶劣天气以及夜晚的24小时配送,真正做到了全天候的服务;后者则面向农村地区的物流需求,解决偏远地区精准、迅速、安全的投递问题。
这些无不进一步提升了苏宁自身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通过无人化打通仓储、运输、配送全链条的自动化,通过全流程无人化闭环的打造,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解放而非取代,无人物流背后的人文关怀
当无人黑科技产品开始在物流领域频繁亮相并实现常态化运营的时候,人该怎么办?
根据苏宁易购与一财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权威大数据,目前快递员迅速壮大,就业人数超300万。从2016年到现在,50%快递员的增速支撑着57%的快递业务量变化和49%增速的网络零售市场。
作为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苏宁主动担起了提升这一群体生活质量的重任。
一方面,用科技赋能物流,通过更多末端应用技术来改变广大快递员的生存现状。以无人重卡为例,从应用场景来看,重型卡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司机的好助手。因为重卡操作相对复杂且费力,驾驶员的舒适度也更低,长距离运输,保持单调的姿势,易疲劳,易发生事故。目前在苏宁物流的体系内有10万以上的干线司机,从员工关怀的角度,苏宁致力于无人重卡技术的研发,将为干线司机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为庞大快递员群体设立自己的专属节日,从改善从业者生存环境开始形成自上而下的人文关怀。去年8月28日,苏宁发起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快递员节”,通过现金福利、趣味活动等,切实维护和保障快递员的权益,提升快递行业影响力。今年,第二届快递员节如约启动。
“认可比黄金更重要。快递员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责任,风雨无阻,传递的不仅是包裹,更是一份快乐。”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曾如此表示。
显然,苏宁物流无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是取代人,而是解放人。这正应了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所说的“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毕竟,苏宁智慧物流背后的智慧零售,始终都在强调服务美好生活。对消费者如是,对自家员工更如是。